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新能源政策对动力锂电池企业影响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09-8-3 作者: 点击:

7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刚颁布的新准入制度到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与2007年发改委发布的标准相比,工信部此次制定的标准对新能源汽车的三个技术阶段的产品进行了细化。新的准入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运营给予更为明确的规定。“该准入标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提速期。”业内专家表示。

工信部为什么推出这样一种新能源汽车开发路线图这个路线图最终能不能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催化剂”?能否帮助中国搭上新能源的快车实现非常规性的超越?

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员李胜茂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动力锂电池汽车发展前景最被看好,但是,工信部此次制定的标准并不利于锂电池汽车在全国范围普及推广,更进一步说,这或许将束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该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出台后,中国新能源业界锂电池的最大“玩家”比亚迪表示“不予评论”。但是紧接着,比亚迪致力电动车的商业化进程已经悄然提速。据公司高层知情人士透露,售价预计在30万元左右的比亚迪电动车E6正在申报国家目录,有望将于今年年底上市,同时,另外一款F3DM双模电动车也确定将于今年9月向私人消费者开始销售。“我们将在全国13个主要城市中进行销售,我们的DM车型去年就已进入了工信部汽车生产目录。目前的汽车投资主要在中国内地,已完成80万产能的建设。”围绕该新准入规则,业内已经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辩论声音:

第一种意见以李胜茂为代表。他指出,按照新标准,国内已经上市的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属于锂电池汽车,虽然可以批量生产,但只能在批准区域、范围内销售使用的产品,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产品的全面推广。而长安杰勋、奇瑞A5、一汽奔腾、通用君悦等大部分品牌HEV轿车采用的都是镍氢电池,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使用。很明显,国家的这种决策在向国有大汽车企业、集团倾斜。

第二种专家意见则认为新准入规则显示出国家更务实的决策态度。

全国乘用联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从新准入规则来看,说明国家政策比较务实,不急于冒进。之前大家都很看好锂电,但事实上,技术突破后才有大发展。锂电肯定还需要突破,目前全国推广时机未到。而镍氢电池的推广时机已成熟,镍氢成本、性能基本满足混合动力需求,混动产品明显更成熟。”

据悉,此次发布的新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阶段,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起步期产品是指燃料电池车、氢发动机汽车和二甲醚汽车。发展期产品包括以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为动力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纯电动汽车。成熟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清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成熟,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完备,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铅酸蓄电池生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

很明显,属于成熟期的产品可更快“上路”。

对此,李胜茂认为,“锂离子动力车,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的新规定将大大影响锂电池汽车的发展速度,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企对锂电池汽车的研发积极性,不利于锂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对此,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员李胜茂认为,近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呼声日益高涨,而锂电池汽车发展前景最被看好,因此,各国以及各汽车厂商均把锂电池汽车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在这方面日本更是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重心进行重点发展。

“事实上,以电动车的开发技术来看,中小企业手上也掌握很多的领先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天顺这样告诉记者,但新准入规则将把这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挡在了门外。

 

 


(编辑:全球电池网)

上一篇: 国产锂铁电池面世 市场发展可观 下一篇:  全球首个太阳能货船诞生 200米船长328片电池板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