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金能电池合作绣球应接不暇
来源: 日期:2009-7-24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南非、芬兰、韩国的订单纷纷而至,与南方素有太阳能光伏“航母”之称的林洋集团的频繁往来。对于北京金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来说,在其他企业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而苦想御寒之策时,他们却在2009年开始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天。

  “从年初开始,来找我们谈合作的络绎不绝。”公司创始人郑重德教授兴奋地表示:只要资金不存在问题,一两年之内我们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便可以实现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三五年内大批量产业化不成问题。据预测,到2020年,钒电池在世界约有10万亿美元的市场、在中国约有1万亿美元的市场,而我们在这一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我们的高效大容量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拥有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日本专利16项,短期内竞争对手无法超越。

  高附加值

  小公司创出大奇迹

  在金能公司,没有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甚至连会议室都是由实验室改造过来的,郑重德教授告诉记者,算上已经实现批量生产的全氟离子膜生产车间,公司的办公面积也不过几百平方米,当然,这比2003年公司成立时已经扩大了数十倍,公司当初只是郑重德教授的一个家庭实验室。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2006年,研发完成了在世界上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树脂溶解铸膜法”专利技术批量生产全氟离子膜——钒电池、燃料电池的芯片,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在全球的垄断,填补了中国空白,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别看它只有那么一小瓶,可是附加值高,值五千多元呢!”郑重德教授指着旁边一升左右的全氟离子溶液,笑着对记者说。

  以全氟离子膜技术为基础,他们又成功开发出了世界领先的高效大容量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拥有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日本专利16项,短期内竞争对手无法超越,现在他们已经开始为光伏和风力电站制作订制的钒电池堆。

  前景诱人

  钒电池引领新能源革命

  新能源在目前的热度随着两位美国华裔部长的访华再度高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环保汽车成为新能源的关键词,而钒电池将是它们离不开的动力。钒电池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最接近产业化的高效可逆燃料电池,具有功率大、成本低、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独特优点,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网调峰、分布电站、通讯基站、UPS/EPS、电动公交、军用蓄电等广阔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取代容量小、污染大的铅酸电池。专家预言,随着钒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钒电池必将为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意义重大深远的新能源产业革命!

  而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振兴规划的出台,郑重德教授预言,钒电池作为北京金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将引领新能源的革命。

  合作计划

  期待成为区域产业链一员

  新能源已经成为每个区域追求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今年国家能源局明确表态,将出台新能源振兴规划,投巨资扶持新能源后,只要沾上新能源边的产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郑重德教授毫不掩饰自己对产业发展的自信,他表示,现在他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来谈合作的。

  “不过,我们最期待的是在开发区找到上下游产业。”郑重德教授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北京金能公司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公司。

  秘密武器

  高技术造就低成本

  “如今,我们公司钒电池的原材料及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其他公司钒电池堆成本要比北京金能公司高出5至10倍。”提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郑重德教授不无骄傲地说。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但由于成本过高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成为新能源产业化的瓶颈。然而,走在中国钒电池产业前列的北京金能突破了这一限制,迄今为止,除北京金能公司外,国内外其他钒电池公司及研究院所都没有能力生产全氟离子膜,他们通常采用美国杜邦Nafion全氟离子膜,而金能则是先研制攻克了钒电池的核心材料——全氟离子交换膜,才开始攻关钒电池,这样使得最终的产品成本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技术优势变成了价格优势。

  政府助力

  两年内实现产业化

  从个人实验室到高新技术企业,从单纯的技术研发到科研成果转化,金能公司一步步走来并不容易。在发展过程中,拥有过硬技术和优秀管理团队的他们,资金常常成为头号挑战,他们只能靠着消耗品的销售收入来维持研发。

  “今年,我们公司获得开发区给予的科技专项资金支持100多万,这对于我们的发展壮大很有帮助,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加快实现公司核心产品——全氟离子膜和新型高效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业化的决心和信心!”在公司两个项目获得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后,郑重德教授直到现在还有些激动。

  郑重德教授告诉记者:“只要资金不存在问题,一两年之内全氟离子膜和新型高效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便可以实现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作为中国振兴新能源行业的探索者、践行者和中国钒电池产业化的领航者,北京金能在政府的护航下,将走得更加从容。

上一篇: 锂电池安全对策“由危机回避向危机预测进化” 下一篇:  环型动力电池亮相 可支持汽车跑500公里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