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产业领域里都是“二元法则”,就是前两匹马在跑,咬得很死;然后第3、4、5、6名在很后面,而电池领域不同,碱性电池就是南孚在前,营销额是其他全部加起来那么多,而锂铁电池会否出现另一个“南孚”?
传统电池产业正焕发新生机,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技术投资热点。
年初,在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中,指定用近1900亿美元扶助“绿色技术”,其中有20亿美金用于发展电池工业。美国锂电协会主席瑞夫·布罗德在近期华南电池技术论坛上说,“美国政府20多年来首次用如此大的财力支持某个产业,在整个工业界绝无仅有。”
电池业长期以来很难获得大资金支持,技术升级大多靠自有资金,在政策刺激下,众跨国公司蠢蠢欲动,继去年底英特尔进军电池业后,IBM也打算将焦点放在电池上,不只欧美系,在电池业占优势的日韩系厂商更是雄心勃勃,松下最新制定的销售目标显示,将高性能干电池销售目标指向世界第一,韩国号称要在2012年将超过日本成为电池第一大国。
中国是全球电池业生产大国但却不是强国,由于高成本加上金融危机,电池业全线遭受重创,以出品大省广东为例,三成企业停产,九成企业高额亏损,但变局往往衍生在危机中,经历过国际买家撤单毁单危机的O EM电池大鳄开始思考转型做品牌,也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突围。
电池全行业危机之殇
“金融危机让广东电池产业遭遇重创,不少企业停产,几乎全行业亏损。”已经在行业中摸爬滚打20年,年产值过六亿,长期给知名的跨国公司做代工的耐时科技创始人向本报介绍,在危机之前,电池业就经历成本危机:原材料钴、天然锰粉、锌粉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导致电池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过去95%以上的产品做出口,9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这种‘两头在外’的市场风险太大。”
铅酸蓄电池分会提供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导致生产成本增加18%;取消13%的出口退税、增收17%的增值税,使成本增加了14%;比国际高30%的铅价,导致成本上升18%,这些因素致使我国产品成本比其他国家高出50%。
在金融危机后,国际买家撤单、违约、毁单不断,更是雪上加霜,危机期间全行业平均裁员40%~50%,当时行业协会传出的数据是20万人下岗。
“除了转产,停产,也有不少电池厂商向东南亚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产能。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不断研发新产品来分担风险”耐时科技负责人说,从生产镍镉电池到镍氢电池再到最近上市有划时代意义的“锂铁电池”。“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多元产品组合,让这家企业经受住了危机的洗礼。
国产电池商遭遇专利阻截
电池商在扩张中最常遭遇的就是专利伏击,以比亚迪为例,从香港超霸到三洋索尼,每隔几年就要遇到一场专利官司。中美那场旷日持久的电池业专利战打了将近六年,由于全行业团结起来共同抗敌才于去年中大获全胜。
2003年4月28日,劲量向ITC起诉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南孚、双鹿、虎头、长虹、高力、豹王、正龙、金力、三特等9家企业侵犯其“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与此同时,劲量已准备在欧洲等市场利用该专利起诉中国企业,以全面阻止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市场。
去年五月,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最终维持了IT C裁定,判决劲量专利无效,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李玲认为,中国电池是唯一以强硬态度胜诉的。
在与中国电池业集体作战失利后,电池业的巨无霸劲量开始采用从龙头开始各个击破的手法,耐时科技研发近5年的锂铁电池在推入欧美市场不久,2008年6月份,劲量在国际法庭上把耐时告上法庭,劲量挥舞的“专利大棒”让耐时大客户望而却步,一家合作多年的欧洲老客户,不客气地告诉耐时,必须把专利问题解决了再下订单。
“如果失去这个客户,就是一个千万级的损失。”一时间,耐时内部紧急研讨对策,请了最好的律师团,提供最详实的资料文件,“我们比劲量那边的资料完整得多,而且我们的配方比例跟劲量的不一样,所以只打了一个回合,就赢了。”这场耐时预计要打上两年的官司,只用了两个月就打完了。
技术升级进入“锂铁时代”
打赢专利官司,为耐时从代工大鳄转型品牌商扫平了最后的障碍,上周,耐时电池在广州发布国内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一次性高能锂铁电池,锂铁电池的放电性能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碱性电池的7倍,传统碳性电池的42倍。其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是全新一代超高能量绿色环保电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民用消费电池经历了从碳性到碱性电池过渡的第一次革命,此次耐时超能锂铁电池的问世,意味着中国民用消费电池迎来了向超高能量、更自然环保无污染、与世界同步接轨的第二次革命。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池制造国和消费国。2008年,中国电池工业产值2468亿元,电池产量392亿只,与2007年相比,增长超过40%,其中有四成出口。2005年至2008年三年间,高能环保电池每年以10亿只的数量递增,而含有毒物质的碳性电池和镍镉电池在以平均每年萎缩2亿只的数量递减。数字表明,高能无毒环保电池的消费需求增长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高级工程师说:国内,目前电池回收率仅2%,而一只锂铁电池,等于7只碱性电池或42只传统碳性电池,并且锂铁电池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单从减少废弃电池这个角度看,锂铁电池就值得大力推广。
OEM转型,半价突围
“卖不了多久,劲量一定会降价”。由于锂铁干电池在国际上尚数前沿技术,因此也是国际巨头重点垄断对象,国内少数商场已经可以看到此类进口品牌产品,售价多在20元一只左右,而耐时的价格不足劲量的一半。“和当年碱性电池刚刚上市时所面临的困难一样,高价格也是超能锂铁电池全面普及必须跨越的门槛。”早在十年前,一只进口品牌碱性电池在中国卖到12元,随着国产品牌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成功地研发生产出自己的生产线,效率提升,综合成本降低,价格终于降低到了今天2元一只的水平,最终实现碱电池在中国的全面普及。
“电池领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领域。在其他领域,都是二元法则,就是前两匹马在跑,咬得很死。然后第3、4、5、6名在很后面。电池领域不同,就一个南孚在前头,南孚的营销额是其他全部加起来那么多,甚至南孚的要多点,”电池这个行业需要另外一匹马跟南孚并驾齐驱,南孚是碱性电池的代名词,而现在另外一匹马就是“耐时”锂铁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