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频道>行业新闻>正文
网上热评光伏产业进入时机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09-6-23 作者: 点击:
       目前太阳能发电产业(也称为光伏产业)正在全球市场上蓬勃发展。例如,目前全球已经建成10几座兆瓦级太阳能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并网太阳能电站。美国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百万太阳能屋顶”的计划。日本也于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2003年日本太阳能组件生产量已占到全球的一半,目前全球前10大太阳能厂商有4家就在日本。德国、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已经纷纷制订了太阳能发展利用计划,并已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几年也已掀起了一轮太阳能发电产业 高 潮 ,例如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将在“十一五”期间,在内蒙古和田地区开发建设太阳能项目20兆瓦,“十二五”期间继续开发30兆瓦。大连市政府已决定将大连长兴岛建设成为全球首个全部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地区,一期投资达3.4亿元人民币,这个总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产业基地已于2008年3月投产,目前已可生产太阳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MP4播放器、太阳能观光车、混合动力公交车、小灵通太阳能基站、移动太阳能基站等。二期工程将于2009年开建,计划投资3亿元,建成后形成10兆瓦太阳能发电能力。

 

      由于太阳能是清洁、免费、无污染和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因此毫无疑问未来的环保社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停车棚、太阳能路灯和小型家用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终端设备将变成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需求市场。也正因如此,超过80%的网友赞同应该立刻进入太阳能终端设备产业淘金。

      

赞同方观点集萃

 

网友“小曾2005”说:前不久,日本已经在一个县城建立起太阳能发电系统,我们已经落后人家,可不能再拉大跟日本的差距啊!强顶正方!

 

网友“东方之电”说:现在热天由于电力紧张,很多大城市各个区轮流供电。城市的路灯是很浪费的,每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应该对这方面首先考虑采用太阳能供电。

 

网友“muyiyangmei”说:毕竟其它能源在慢慢减少,现在利用太阳能虽然太阳能的终端设备的成本比较高,是因为现在的研究水平还没达到一个高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那些弊端会受到很大的控制的。

 

网友“贵明”说:朝阳事业,最具生力。国家举旗,仁人善举。多快好省,造福人类。当前局势,最为时机。

 

网友“muyiyangmei”说:国外已经开始应用了,中国要抓紧。研发要趁早,免得到时仿制。

 

网友“学不巧”说:我见到第一台液晶电视是1999年,当时价格15万元,十年后的今天价格是3000元;太阳能电价今天是4元/度,预计十年后是0.4元/度。十年的时间内做什么?观望、坐待而后吃别人的残羹的经验太多了,5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电子计算机,90年代的网络,核心技术是人家的!现在全体动员,抢占太阳能利用的制高点十分必要!也有条件,毕竟国家富多了。十年后全世界太阳能核心技术是中国的,多争气!多荣耀!

 

网友“Think”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普及就只是时间和商业问题了。现在开发正当其时。

网友“happyking”说:首先清洁能源代替高污染的石化能源是必然趋势。目前全球暖化的形势危急,更有必要加速太阳能产业的普及。 其次光伏发电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随着规模的扩大价格的下降指日可待。欧美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早就开始用高补贴来鼓励太阳能的发展。 很多著名电子企业也纷纷进军太阳能产业,INTEL,SONY正在加紧研发谋求取得技术优势。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及时醒悟的话,势必再次错过历史发展的机遇。 中国大部分地球日照较好,比欧洲更适合发展太阳能,而目前中国仍是世界电池板的生产工厂,98%出口。把清洁能源送到国外,自己品尝生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希望有识之士及早介入,抢占技术高点,鼓励清洁能源在中国普及。相信子孙后代都会感谢你们的。

 

网友“枭龙”说:我觉得目前应该是从应用终端介入光伏产业的最佳时机。政府的支持可以拉动太阳能开发项目的开发与运行,而且一个项目从开发到投入到实际运行,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谁也不能确定这段时间到底要多久。所以我们可以先介入开发阶段,然后再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如果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就可以大量普及,造福人类。目前全世界处于经济的低谷,并不会影响科技开发的投入。

 

网友“walker5678”说:技术不成熟可以完善。早点进入有好处。

 

网友“newtonwang”说:虽然目前太阳能发电转化一度电成本四元多,但是技术突破是很快的,低价已经不远了。

网友“池久”说:计较一时的利益是不理性的,尽管现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困难重重,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迎难而上。。。。。

 

网友“姓石的”说:现在煤炭价格是居高不下,而且只可能上涨。当这次金融危机一过,石油价格也将迅速上涨。而水电又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不久的将来谁先开发低成本的太阳能,就将是胜者。

 

网友“aleng”说: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是以后发展的最终目标,先开发先掌握商机!

 

网友“说相声的”说:早投入,方有产出,等到成熟的时候再投入,就落后了。

 

网友“ezcui”说:老是站在岸边不下水,矣能学会游泳?推行太阳能务须“争朝夕”,现在不上还待何时?

 

网友“GP-IB”说:现在的太阳能终端设备的成本虽然还很高,但我们如果不把这种新型产品应用到生活中,那么它潜在的问题我们就不可能发现,以至不能让现在的技术进一步改进,所以现在不管技术是否成熟,我们都应该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开发出产品,在应用中发现其问题,再对症下药,进行改造!

反对方观点

 

网友“abslearn”说:毕竟还是价格太高!!而且维护比较频繁!!例如:损坏,被盗!维护!等价格太高!!相对利用率太低,不过用于一般的小型还是支持的,如热水器,大量就觉得不是很好!

 

网友“自动*控制”说:太阳能面板和蓄电池的成本还较高,与其它替代能源(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天然气等)相比,现在制造出来的太阳能终端设备的成本还太高。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在成本决定一切的当今消费时代,如果不能以相同或更低的成本提供相同功能的替代商业产品,其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目前还不是开发各种太阳能终端设备的合适时机。

 

网友“老黑熊”说:终端目前引入太阳能为时尚早,在两大关键问题没解决前,不要盲目引入:第一,效率,包括转换效率和终端效率;第二,产品的应用。

 

网友“网鼠”说:太阳能面板和蓄电池的成本还较高太高,转换效率太低!一些示范小区采用太阳能进行局部供电试验,如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等,根本没有解决用电问题,不是灯不够亮,就是亮的时间不够长,很多时候还是要切换到市电供电,而且五年内太阳板是不会降多少价的,因为由于技术的限制。

 

网友“peter xia”说:如果要我投资,我会支持反对方。最为投资人,在现在的这个大环境下面,更多的是考虑所投资金的安全性,其次才是回报。当然对于技术上的研究以及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对不起,暂时只能稍后再想。当然有政策支持的话,我会对政策支持的力度以及自己需要投入资金的数额进行重新评估。抱歉得很,今天如论这个投资人手上有多少可以调动的资金,对于他而言,都会觉得资金紧张,因此他会延后,再观望!

网友“老巴夺”说: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冒险投资只会死的更快!而且目前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太低,现在进入只能是给别人做先期的研究和开发,等到后期技术成熟的时候拼的是实力和金钱,那才是进入的好时机。

 

网友“安芝”说:开发终端设备的目的是为了盈利,现在的太阳能终端设备成本还太高,只适合政府组织研究。

 

网友“远走他乡”说:太阳能终端产品的使用及生产费用都很高,会影响其市场的发展,应该等技术成熟后再开发比较好。

 

网友“小雨”说:求求大家别再破坏生态了。都说太阳能环保,要开发太阳能。我现在的几个观点都是从环保角度出发,不得不阻止现在去大面积建造这样的东西: 1、从生产角度出发。现在的太阳能利用效率还太低,当务之急是去研究利用效率更高的产品,而不是现在就开始应用。如果你花100块钱去做出来的东西只是10块钱能产生的价值,我想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这纯粹就是资源浪费! 2、从使用角度出发,不适合大面积建造这样的东西。很多人都看到了现在的很多路灯都已经用上了这样的东西,这很好。我还想过了,将来的房子房顶和墙面都可以装上这样的东西。可是这都是小范围的。前面有人说政府现在就在积极推动在这里那里建造太阳能电站。我想,这是错误的。因为大面积的建造是会带来规模效应,加速产业化。但是,你们可以想象,一个一平米的东西,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只是一小块,而这个阴影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移,所以很多人都忽视了。但是考虑过没有,如果是100平米、1000平米甚至更大呢?你们都进过汽车隧道吧?建造的太阳能下面的土地必定是暗无天日!这不是破坏植被吗?有人会说可以建在沙漠上。是的。这样就不会破坏植被了。但是,就我现在的水平,我不知道会对大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我知道,肯定会有!犹如三峡水库一样的,种种事件的发生,虽然不能证明有直接的关系,但有哪个就能证明是没关系的吗? 3、你们有没计算过,现在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多少?没被利用的都哪去了?都被反射到大气中了!有人会说,没有太阳能电板的话,大气中的热量会更多。其实错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土地吸收了。注意,我说的是土地。不是水泥地!反射到大气中的热量会加重温室效应。鉴于以上几点,我认为,现在还不适合建设太阳能电站,不适合大面积应用太阳能电板。我们要做的是加速研究,以期在将来的房顶上都有这样的东西,而不是一个个的大型太阳能电站。

 

上一篇: 《厦门宣言》出台:冶金法多晶硅狂赌未来 下一篇:  全国首个封闭型蓄电池循环产业链在新乡形成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