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公开燃料电池核心专利的企业及其关键技术主要有:
日本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该公司公开的专利申请不多,但是全部属于核心技术。例如,200710182360.8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和使用该燃料电池系统的终端用设备。200710182364.6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余量检测方法及燃料电池的余量检测装置。200710136483.8号文献涉及一种使用燃料电池的移动终端设备和该设备的燃料电池系统。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该日本企业从印刷行业进入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虽然行业跨度大,但也公开了一些核心专利技术。例如,02805667.1号文献涉及一种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及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板。03800678.2号文献涉及一种平面型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板以及燃料电池。200480017949.7号文献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该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其专利部署已经延伸到大量具体的工艺设计。不过,在核心技术上,本田和其他日本企业一样倾向于部署专利墙,或者把围绕关键技术的其他改进或者替代技术路线部署专利。这使其专利数量大大增加。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在日本、美国、欧洲、中国等主要市场上,该公司公开的燃料电池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它在专利部署特点与本田类似。例如,200680045045.4、200680046289.4、200680045146.1、200680045208.9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200680047288.1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配备有燃料电池系统的移动体和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异常判断方法。
三星SDI株式会社。在方法、系统、产品各方面,该公司公开了大量上下游专利技术。例如,在方法方面,200710005232.6号文献涉及一种包括带有硫传感器的脱硫器的燃料处理器、包括它的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系统方面,200810007204.2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重整器和包含该重整器的燃料电池系统。200710110728.X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膜电极组件和包括该组件的燃料电池系统。在产品方面,200610153702.9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热交换器。200610139994.0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内置于堆叠体中的热交换器的燃料电池。
美国UTC燃料电池有限公司。该公司公开的专利技术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在关键技术点上没有像日韩企业那样部署多个专利,形成专利墙。例如,电池技术方面,00817069.X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交指型液流通路和水输送板的燃料电池。00817127.0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亲水基体层的燃料电池。200480036393.6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压控制技术。200380102187.6号文献涉及一种减少燃料电池在启动和关闭期间的阴极电位的技术。
此外,01812734.7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设备的低于周围压力的冷却剂回路。200480008713.7号文献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用柔顺、容许应变的互连器。03823989.2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级联式燃料进口歧管。03802157.9号文献涉及一种防止燃料电池动力设备中的水在贮存过程中结冰的方法和设备。
台湾思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产业上、下游公开了不少核心技术专利申请。例如,方法发明方面,200510098676.X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力感测方法及其应用。200510103454.2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功率产出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系统发明方面,200610103307.X号文献涉及一种微型化燃料电池系统。200710097905.5号文献涉及一种整合充电电池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200610152499.3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启动辅助装置和方法的燃料电池系统。
产品发明方面,200710000376.2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装置。200710007531.3号文献涉及一种具串并联电路的燃料电池装置。200620115337.8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侦测装置。
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该公司在质子膜领域公开了一些核心技术发明。例如,01118343.8号文献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制作方法。01118344.6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增湿方法。01118347.0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涂布方法。01118345.4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中电极-电解质膜-电极的制作方法。01118346.2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堆印刷密封方法。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富士康公司类似,该公司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同时为客户做大量的工业设计,研发实力很强。涉足燃料电池的企业中,它的专利数量属于较多的,而且分布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例如,在方法、工艺创新方面,200610062624.1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200610127612.2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活化方法。200610157250.1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压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此外,在系统发明上,200610127862.6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200610140213.X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储氢装置以及储氢和充氢系统。
在产品、设备和装置设计上,200610090755.0号文献涉及一种有机燃料电池。200610137930.7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增湿装置。
北京汉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对氢燃料电池的工艺方法申请了不少专利。例如,200710119049.9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200710119051.6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氢气的制备方法。200710119056.9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200710203502.4号文献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处理方法。
对系统、设备,该公司也公开了一些发明。例如,200720149696.X号文献涉及一种便携式燃料电池系统。200710119055.4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供氢系统及其应用。200720201137.9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检漏仪。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研发、制造企业,该公司在大量关键配件和细节设计方面公开了数百篇专利文献。例如,200620045160.9号文献涉及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的封装结构。200620045543.6号文献涉及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输送装置。
从专利文献看,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了整体性、系统性的研发项目,在各个主要方面都作出了一些创新性设计。例如,200620049569.8号文献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车用的散热器。200620046894.9号文献涉及一种低噪音的燃料电池空气输送装置。
山东东岳神舟新材料公司。该公司在离子膜、质子膜制备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部署了一些核心技术专利。例如,200710013128.1号文献涉及一种带有磺酰氟及醚端基侧基的氟树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200710013623.2号文献涉及一种聚合物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200710013624.7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全氟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此外,东芝公司、索尼公司、松下公司、尼桑公司、大宇公司、辽宁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多。但有些欧洲汽车企业,如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专利申请上已经较为落后。例如,该公司在华仅公开了99806402.5号、99806403.3号等文献。总体上看,在燃料电池、芯片、软件等关键技术领域,东亚、北美企业引领全球专利部署方向的趋势可望继续强化。
(编辑:全球电池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