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契机
经济危机对传统汽车行业的打击,正好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契机。下一场汽车工业的竞赛,将是新动力汽车,这一点几乎毫无疑问。
就在3月19日,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国内推动混合动力及电动车的发展计划,计划拨款24亿美元,15亿美元用于混合动力车电池的生产,5亿用于其他零部件,4亿用于混合动力车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如充电站的研发费用。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将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费减免。计划到2015年有一百万辆环保车投入市场。
今年5月开始,美国能源部将为新能源汽车项目提供第一笔总额为250亿美元的贷款,而通用汽车与克莱斯勒都因持续经营前景不明而暂未获得贷款资格。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已在年初允许各州根据本州情况制定更高的环保排放标准,目前又在国会推广碳排放限额交易系统(cap-and-trade),这对汽车企业无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这一场新能源汽车的革命,可能将决定未来的赢家。丰田汽车美国销售公司4月初发表声明,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混合动力车在美国市场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辆。截至今年1月底,以普锐斯为代表的丰田混合动力车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70万辆。而本田自1999年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车型Insight以来,截至今年1月底,Honda混合动力车型的累积销量突破30万辆。
2000年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首次登陆北美市场。7年内在美国市场销量突破50万辆,而从50万到100万辆只用了约两年时间,同期美国新车销售量近几年保持稳定。混合动力车逐渐为为市场所接受。
福特公司近期推出了可使用天然气、汽油与液化石油气三种燃料的蒙迪欧车型。三种燃料提供动力使得蒙迪欧的最大行驶距离达到了1200公里,三燃料蒙迪欧轿车将于4月在欧洲部分市场开始销售。同时,戴姆勒日前宣布,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燃料电池汽车F-Cell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在欧洲市场率先限量发售。
在这场汽车业的革命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为中国汽车提供赶超国际汽车先进国的机会。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持有助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快速发展。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池、电机产业,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获取更大收益。
我国近期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布局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设定具体目标。其中指出整车环节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同时中央和地方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包括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关注电池材料企业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关键零部件是体系中的瓶颈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电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类上游企业,尤其是电池材料企业,将存在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动力中,全球汽车企业的目光似乎集中在电池材料上。美国汽车巨头们更偏向于氢燃料电池车,通用汽车推进了氢能源汽车的商业化进程。而日系汽车巨头们更偏爱混合动力汽车,正拟将汽电混合动力车演绎到锂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这场竞争,也是锂电池技术和镍氢电池技术的竞争。有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镍氢电池比较被看好,长期而言锂电池应该是发展方向。
锂电池是一个趋势。传统的混合动力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排放问题和石油供应紧张问题,氢燃料电池车涉及到加氢站等基本设施建设,短期投入较大,而锂电池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和电池有关的企业,比如上游的有色金属企业,电解液,电极材料生产企业等都非常值得关注。比如厦门钨业[14.18 0.14%],贵研铂业[22.00 -1.74%]等资源类企业,生产电极材料的中信国安[13.50 1.58%],生产电解液的江苏国泰[17.27 2.49%]等等,都是重点投资方向。
(编辑:全球电池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