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收入将达150亿
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在论坛上向嘉宾们介绍了江西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她指出,到2015年,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售收入将争取达到1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占全省汽车产销量8%左右,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6%以上。
谢茹介绍说,汽车工业作为江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其中,“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就是主攻的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谢茹表示,争取到2012年,江西全省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产销量达3万辆,动力模块产销量达6万台套,锂离子单动力电池产能达4亿安时;到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售收入1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产销量8%左右,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6%以上,单体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前列。使我省新能源汽车与锂离子电池产业跻身国内同行发展前列。
据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江西省不仅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原料资源优势。宜春拥有世界最大的锂矿山,前不久建成全国首个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江西省将通过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建设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引进各类人才和积极融资、聚集资本六个方面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部城市宜春全力打造“亚洲锂都““亚洲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年产70万-100万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年产35万辆以上大、中、小锂离子电动汽车基地、亚洲地区最大的锂电产品综合生产加工基地。”在论坛上,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长龚建华描述了宜春市锂电产业的发展蓝图。
龚建华认为,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浪潮中,锂电新能源将成为引领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一股主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与资源短缺性的现实中,谁抢占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先机,谁将赢得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锂电产业,正是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明智之策,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关键之举。
龚建华介绍说,宜春氧化锂的储量达百万吨以上,钽铌矿通过扩能改造,日处理锂矿石量为7000吨,年生产锂云母已达16万吨以上。宜春同时是江西省机电生产基地,有较强的机械加工配套能力和生产特种汽车、工程机械的基础。
龚建华表示,在锂电新能源的产业化进程中,宜春的资源优势与产业取向无疑奠定了“亚洲锂都”的建设基础。而在抢占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中,入驻宜春锂电园无疑是现实而经济的战略选择。
据介绍,今年,宜春市先后通过“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项目落地百日大会战”,已引进入园签约锂电新能源项目16个,签约资金79.4亿元。
南昌力争造出10000辆新能源汽车
南昌市副市长罗慧芬在论坛上表示,南昌市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促进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到2012年,力争达到10000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实现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罗慧芬介绍说,南昌汽车产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南昌市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南昌已拥有各类汽车工业企业223家,以及5家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研制出了纯电动汽车,并已运往意大利米兰参加国际车展。南昌大学和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昌河新款爱迪尔II车型合作研制出了纯电动汽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现在正在进入产业化阶段。
据了解,南昌市日前已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至2012年,在公交、出租、公务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企业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3座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交换站)和150个纯电动汽车充电柱(柜)、建立15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网点,逐步建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
新能源汽车亟需大面积推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从我国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安全的高度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我们需要大面积推广新能源汽车来降低汽车对石油的消耗,缓解能源紧张。
严陆光说,据估计到2050年全国能源总耗量约70亿吨标煤,能源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煤的比重将由70%降至40%,石油保持20%,天然气将由3%增至10%,水电、核电将由7%增至15%,从而非水可再生商品能源最少将达15%以上。保证石油的供应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点。但是,我国石油资源短缺,50%需要进口。
近年我国汽车数量迅速增长,汽车的增加给石油的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新能源汽车的大面积推广来降低汽车对石油的消耗,缓解能源紧张。而新能源汽车产生只有形成规模才能真正缓解石油资源的供应压力。因此,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中关键的锂电池技术要多加研究,提高锂电池的效率,降低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应用。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产业的最佳选择。”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张书林在论坛上表示。
他说,“两型”社会建设和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家不仅相继发布《汽车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十城千辆”工程等政策。在地方上,一些城市也已经探索在研发和产业化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电动汽车发展。
同时,发展电动汽车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作用。按照我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占车辆总产量的5%, 约为50万辆,由此带来的电动汽车年产值预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电池、电机、电力电子等关键部件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